声明:本文为沪江日语编辑团队联合的原创产物,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到2014年为止,已有20位日本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另有2名美籍日裔诺贝尔奖获得者),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平奖和文学奖。另一方面,你可能看见过别人分享的日本垃圾分类之细或是参观日本幼儿园时受到的“惊吓”等等相关文章,感叹于日本人过硬的国民素质。如果前者能一定程度上代表日本顶尖的科研能力,后者则能多少反映日本基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成功,那么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的教育存在其过人之处。

不如让我们回到初心“教育是为了什么”,来探究日本教育到底特别在哪里。

1、教育是为了指引孩子们去探索未知,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下村修谈及自己为何走上科学之路时,说:“我做研究不是为了应用或其他任何利益,只是想弄明白水母为什么会发光。” 比起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会直接教授知识,体验式的教育更能自发地使孩子产生好奇,寻找事物“为什么会这样”的答案,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处理挫折与失败。要知道,亲身经历远比纸上谈兵要重要得多。日本的小学生会被要求参于蔬菜种植,照料学校饲养的小动物,经常去户外参加活动。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因为一旦你开始真正想做些什么的时候,会发现儿时的本能是最重要的。

2、教育是为了让每个人怀着骄傲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

1920年,日本的小学入学率就达到了99%。这是让人惊人的数据,得益于日本政府的强势推动,“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此话不假。今天日本的读报率依旧居高不下,和因极为普及的基础教育而形成的高识字率有着很大关系。可能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或者适合去接受高等教育的,以此为前提,一个国家普及的基础义务教育和完善的职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点上,日本做得非常出色。教授要在社会上生存所必需的常识,培养作为工作敲门砖的能力,教导人们尊重每一个职业的重要性。

正如日剧《半泽直树》里生产树脂螺丝的工厂厂长所说“日本是由这样一个个小螺丝支撑起来的。” 我们的社会也是由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个职业人支撑起来的,教育应该做的就是让每个人怀着ほこり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

3、教育是为了培育有个性有素质的人

一个人形成思想、树立三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程度。我们的教育可能疲于应对考试,而忘记了教授知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育“人”

“饭前要洗手,见到老师同学要打招呼,不要欺负同学,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饭要好好吃觉要好好睡,要有爱心帮助别人。”一个人要是能把幼儿园老师教过的事情养成习惯在做,已经是个相当不错的人了。而日本国民的高素质,正是得益于他们不断身体力行在做,以身作则在教,常言谢感恩、排队守秩序等等已是他们融入骨血的习惯。这也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校园欺凌、学生学力低下等等,和大多数发达国家一样,现今的日本教育在稳定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时代在变,环境确实不同,但应该始终相信教书育人的初心是不变的。明日はきっといい日になる。

声明:本文为沪江日语编辑团队联合的原创产物,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推荐:

看沪江前辈“怎样通过能力考”
我们眼下的社会:女性晚婚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