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日本读者在内,新浪网友也有很多纸条问我这个问题。看上去,讨厌谁比喜欢谁更叫人来劲,这就好比马路上见到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太太,有人搀扶她不会引起什么注意,相反的是,如果老太太跟谁一旦吵起架来,拳打脚踢,必定会吸引大批看官。负面的场景容易激化人的感情,

同样的道理,观察日本人似乎用不着“讨厌”或者“喜欢”,抛开感情用词,直接用“看得顺眼不顺眼”就行,因为这个表达比较中性,拿事儿说事儿,不往大了说!“不顺眼”包括好奇,不可理喻,乃至百思不得其解等等。

比如:最近去了日本的乡下,看到当地过节的热闹场面,一个老人面对群魔乱舞的男人狂喊:“跳起来呀,跳起来!往死了跳呀!跳呀!” 他一边狂喊,一边反倒被小孙女打,也许老人自个儿觉得这是一种亲昵的表示,可站在一边的老人的儿子却一个劲儿叫好:“打爷爷打得好!”

虽然上述的一切都是在笑语欢声中进行的,但从儒家的角度上看,这个找乐般的暴力怎么能从小灌输呢?日本社会所谓的“敬老”也不知消失到哪儿去了?老话说“打是痛骂是爱”,弄不好,日本是颠倒过来的?不是老人对孩子,而是孩子对老人应该如此?

顺便说下,日本人的客套有时也让人看不顺眼。比如初次见面,寒暄一番以后,日本人会跟你说:“今天认识阁下很荣幸,下次请让我来拜访吧。” 话说到此别以为是真的,大多数只是客套而已。假如你马上跟上一句:“好的呀。您说个时间吧,我恭候您的造访。”

这时,日本人马上会笑眯眯地回答道:“让我调整一下时间,回头再联系吧。” 话说到这儿,大多数都石沉大海,而且也没谁来拜访你!

不可否认,类似这些看不惯的日本只是我的个案,没有任何代表性,而且我相信,对日本产生的厌恶与好感无非都是每个个人的感受,无公众所指而言。

今天早上看到一个日本老人,先进了神社拜了拜,然后又去了寺院口念“阿弥陀佛”,最后迈着小碎步走进了一座基督教的教堂。日本人究竟信奉谁呢?以下视频是刚才说的日本老人和他的小孙女。 

阿毛博客以日常生活为主线,随想随写,不完全拘泥于对日本文化的细节描述,有时写其他,许多目的是为了了解日本人。点击进入毛丹青沪江博客>>>

毛老师的作品《感悟日本》2008年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该书在线阅读点击查看>>>

声明:视频链接来自互联网的链接,本网站自身不存储、控制、修改被链接的内容。“沪江日语”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当如发现本网站发布的信息包含有侵犯其著作权的链接内容时,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依法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屏蔽相关链接。

[日语口语书籍推荐]




想为世博会工作吗?填写下面的表格,你也有机会!(请填真实信息哦)详情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