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凉み」是纳凉之意。日本关东地区夏季期间虽然很短,但高温多湿,往昔没有空调和电风扇的时代,日本人都会使用各种道具演出「凉感」(りょうかん/Ryo-kan,凉意)。我在日本住了三十多年,最佩服的正是日本人这种四季演出能力。无论室内或室外,都会按大自然四季演变而改头换面。例如我家玄关,几乎每季都会换装,不会一年四季都是老面孔。


京都人在这点做得最彻底,每逢夏季,屋内纸门和纸格子窗全换成夏季用的「帘户」(すど/Sudo)、「御帘」(みす/Misu),二者都是用竹帘、芦苇制成的门窗。玻璃窗外则斜斜搁著「よしず」(Yoshizu,苇帘),窗帘换成「すだれ」(Sudare,竹帘、苇帘),再卸下房间与房间之间的纸门,挂上布帘,既通风又有凉意。


水泥沙漠的东京公寓族就没福气享受这种闲情逸致,但某些「下町」(したまち/Shitamachi)仍可看到此风光。而同样住在都市区,我住的是独家独院的住宅区,在这种住宅区内,到处可见竹帘、苇帘之类的夏季景色。大型日常用品商店每逢夏季也会陈设各种夏季日用品,例如「风铃」(ふうりん/Fu- rin)、「钓忍」(つりしのぶ/Tsurishinobu)、竹帘、苇帘等等。


「钓忍」是一种以竹子或「いぐさ」(Igusa,灯心草)为芯,四周缠着藓苔和羊齿类植物,制成各种形状吊在屋檐或阳台的装饰,有些「钓忍」底下还挂着风铃,极为雅致。这不是现代人发明的,而是几百年前的江户园艺职人的创作。「钓忍」的「忍」(しのぶ/Shinobu)是没有泥土也能忍耐酷热之意。

我家儿子还在读小学时,每逢夏季假日,住宅区内家家会在玄关门外搁个塑胶制小游泳池,并约定时间让每家小孩同时出来泡凉水、玩水枪,现场都会留一位妈妈当监视人,以防意外发生。整条巷子排满了小游泳池,小朋友吵得要死,不过反正是町内例行公事,没人会抗议。通常这类住宅区的巷子都是「私道」(しどう/Shido-,私有道路),买房子时会附带巷子地皮权,除了该住宅区居民或邮局、宅急便等车辆,否则不准外人随意开车进来。

玄关鞋柜上搁个金鱼缸也能演出凉意,室内「座布团」换成草垫,连室内「スリッパ」(Surippa,拖鞋)也改为灯心草或芦苇制拖鞋,再随处搁几把免费团扇,便可以过着舒适的凉夏日子。

京都人于夏季会在鸭川河面铺上木板床,称为「川床」(かわどこ/Kawadoko),供市民或游客坐在木板床吃饭纳凉,这是自江户时代便存在的活动,也是京都夏季风光之一。

大阪天满宫会于七月二十四、二十五日举行大规模的「天神祭」(てんじんまつり/Tenjin matsuri),是纪念菅原道真忌辰的祭典,也是日本三大祭之一。傍晚起在大川河面进行,可以观看各式各样的灯火船,非常壮观。

江户风俗作家冈本绮堂(おかもときどう/Okamoto  Kido-,一八七二~一九三九),于一九二二年发表的随笔〈昔日东京的夏天〉,有一段描写明治二十年(一八八七年)左右,东京人在夏天傍晚的洒水情景:

「日头下山后,家家户户会开始洒水。现今当然也会,不过当时几乎家家户户同时出来洒水,路上会热闹一阵子。
商家掌柜、小学徒都打赤脚跑出来,身上只穿一件手巾缝制内衣。小铺子是年轻女孩也裹着手巾、赤足提着水桶走。屋敷町(江户时代是旗本宅邸区,明治时代为文人、知识分子聚集区)那种地区,则连书生和马夫、私人车夫全体出动。
小男孩半好玩地夹在之间喧闹。不仅喧闹而已,还拿水枪乱射,洒水时刻若走在路上,有时会不小心让绫罗外褂袖子或下摆湿透。
洒水骚动告一段落安静下来,家家户户屋檐下飘起淡白驱蚊烟时,也正是乘凉长凳的世界了。」

另有一段描述乘凉长凳的景色:

「那时没有电车、汽车,马车和自行车也罕得通过,是不必交通管制的时代,所以日头一下山,大部分商店都习惯在店头摆出乘凉长凳。
乘凉长凳有长凳和板凳两种,乘凉长凳通常指板凳。板凳大大小小都有,普通是一张榻榻米大,四只脚可以折叠起来──简单说来,跟今日的细长饭桌类似──上面搁团扇和烟草盆,有人坐在板凳上,也有人坐在板凳一隅。左邻右舍都聚集过来,有人下棋,有人聊天,到处可听到热闹笑声,留住往昔川柳所说的「乘凉长凳又开始讲星座论」的江户情绪。
而指望乘凉长凳的热闹,沿街说唱的义太夫或新内节(二者都是净琉璃一派,新内节内容以情死故事为主),或模仿演员台词的人以及唱祭文(起初是僧侣挥舞锡杖,吹海螺唱祭文,日后演变为说唱社会大事或事件沿街乞讨)的都会聚来。若有哪一家的乘凉长凳叫了那些艺人表演,近邻自不在话下,连路过行人也会聚集过来,该地便形成一种露天演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