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是我们都熟知的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近年来“孔乙己”又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时常在茶余饭后被拿来调侃。现代的“穿长衫”指学历,而“孔乙己穿长衫”则指当代年轻人生活和工作困顿是因为自身的学历问题。演变到现在,“孔乙己脱下长衫”冲上热搜。这一会儿穿长衫、一会儿脱长衫到底是在做什么呢?

1.孔乙己长衫是怎么穿上的

《孔乙己》这篇短篇小说本就是为了讽刺和揭露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现代社会早已摆脱了封建的本质,“孔乙己”本该是不存在的。但新时代总会遇到新的问题。归根结底,当代“孔乙己”只是个代名词,实际所指并非鲁迅笔下的意义。孔乙己长衫演变到今日,更是有不同的意义。

如今连跳广场舞的阿公阿婆都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到了“孔乙己”这个词,时常用在当代年轻人身上,用着用着“孔乙己”就成了读了大学却困顿于找不到好工作或者工作不满意的青年人。还有的人将一心只考公务员和研究生却一直没有上岸的人成为“孔乙己”。再后来人们觉得是因为有学历才导致青年人无法放下成见,做普通的工作。这才给“孔乙己”们穿上了“长衫”。

普通人看问题只看到表面,他们并没有了解到大部分人根本不是“孔乙己”,他们也没有意识到孔乙己的出现本就是反映社会现状。鲁迅也不会想到,自己写的文章会在百年后冲上热搜,被人用来调侃。考学也是有门槛的,而没有达到门槛的大有人在,追求考学本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然盲目随大流,好高骛远也大有人在,真正的孔乙己应该是他们而非真正的有志青年。

也有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孔乙己”,因为自己有学历放不下身段去干辛苦的体力活,觉得自己是困于学历,导致高不成低不就。在就业形势不利好的时候,很多人把放弃学历对等的工作,选择门槛低的工作称为“脱下长衫”。时下很多媒体报道出许多“高学历低就业”的新闻,比如“95后收破烂月入过万!95后养猪两年半存款20万!”

还有hr劝大学生不要自暴自弃的新闻出现。一方面是结局暖了人心,另一方面也看出了世道艰难。若有可能,毕业生也想取得自己梦想的offer。

2.无法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

造成“孔乙己”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思想观念。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历史文化丰富。但这包容万象的中华文化里,也藏了很多腐朽落后的思想。古时候人有阶级,人分三六九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是其中一个迂腐的思想。

科举制度为当时的青年才子提供了一展才华的机会,追逐功名利禄便成为很多书生的毕生梦想。有的人从风华正茂的少年人开始一直考到白发苍苍都没有成功,白白葬送了人生。这个问题一直延续到今日,许多家长认为只有考上大学、考取公务员、考研究生获得高学历,才是好的道路,人人都要成为人中龙凤,人人都想要金榜题名。

人们这种病态的追求是没有意识到“行行出状元”,谁也不比谁高贵,无论何种职业,人人都值得尊重。社会本就应该百花齐放,自然界中无论是什么花,哪怕是路边的小花也和昙花一样公平地绽放在同一片大地上。

当今中国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改变大众根深蒂固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当代很多年轻人觉醒了,摒弃以往固化的观念,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也正因为如此,新一代青年人更谨慎进入行业,更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才会导致就业推迟,就业困难的局面。归根结底不是找不到,而是找不到和心意的。

3.多种多样新名词体现折射就业环境

灵活就业、自雇经济、轻创业、轻就业、慢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等就业名词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灵活就业固然是老生常谈的名词,而时下被多次提到的则是慢就业

传统就业模式已被打破,归根结底还是就业环境的变化所导致的。倘若就业环境趋好,人人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便不会观望,谁又会跟钱过不去呢。

当然,慢就业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进行的,大部分毕业生还是要一毕业就立刻就业。从数据来看,专科毕业生比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明朗,于是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孔乙己”的话题也再次被炒热了。专科与本科的差别在于一场高考,读书也并非无用,专科相较于本科更易就业的实际原因在于,专科的培养方向是为社会提供对口的技术人才,本就是以为专门行业提供特定人才为目的。

同时佛系青年、摆烂青年、积极废人、躺拼青年、全职儿女等等描述当代青年新名词也走入了人们的视线。更有报道称最近的寺院及其火热,很多寺院的香客已经从中老年人为主变成年轻人居多的情况。

从数据上来看今年的形式似乎有些微妙,当然每一年都有不同的声音在说。与其他各国相比较的差距是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中国的企业更具有流动性,人们还是有跳槽的想法。但是跳槽在国外是很少出现的。尤其是日本,由于社会结构固化,社会人的流动性较低,相对来说一份工从毕业做到老的可能性很大。这社会结构固化的最大赢家当然是资本家,例如最近的猎头职场观察秀《嗨 城市猎人》中,乐华娱乐公司的CEO——杜华的发言恰恰印证了这个说法。

在这一期节目中,其中一位候选人的简历稳定性不太强,恰巧也有网友提出了关于跳槽的问题。于是各位嘉宾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除了其中一位嘉宾进行反驳外,其他嘉宾基本都是赞同的。仔细查看了各位嘉宾的背景,会发现有资本背景的嘉宾都很赞同频繁跳槽的人是有“问题”的,都说这样的求职者是不会考虑。说到这里,可以看出造成当今就业环境局面,每一方都有责任。“孔乙己”问题只是万千问题中的其中一个,在现代社会的工作环境中,问题千奇百怪,单纯的将“跳槽”归结于求职者原因,似乎并不站得住脚。要知道“走出舒适圈”这句话在太多的鸡汤文中出现了,足以证明人在经历过一段时间后,并不会特别想要发生变动。人们在舒适的环境中会产生安逸的感觉,因此才会出现提倡人们突破自己、挑战自己的话题。在职场中也是如此,好的公司、好的工作环境并不会让人想要跳槽,谁也不想自找麻烦。

同样的人生总有不同的境遇,每个人的所能获得的机遇也各不相同。竞争激烈的市场、鼓励创业的政策,导致很多没有实力的公司虽然成功地提供了就业岗位,但也出现发不出工资,唯有裁员才能维持经营的状况。就像是节目中唯一反驳的嘉宾所说“会不会是公司对员工的忠诚度不够好”。

人总是自私的,每个人的心中总有自己的小算盘,谁都会为了自己着想。思想上的对立,造成人性的多样,社会的工作环境也自然而然变得错综复杂。今天的局面,绝不是一方的责任,每一方都有责任,若能放下各自的偏见,相信无论哪一方都能受益。

4.脱下长衫会是当代青年的出路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人生的道路很长,纵使困难重重,人依旧要活下去。在艰苦困难的年代里,人们也活了下去,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也依旧能找到出路。与其认为自己是“孔乙己”而焦虑,不如好好地想一想如何寻找出路。“脱下长衫”能够冲上热搜,占据社交平台的版面,证明这确实是其中一条出路。

但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不一定是适合的道路。首先绝大多数人其实并非是“孔乙己”,也并没有什么“长衫”需要脱去。其次,就算想要脱去长衫,企业也不一定会愿意录取。这就涉及到用人成本和员工稳定性的问题,企业对于高学历低就业情况多半不会欣喜若狂,反倒是疑心病发作,怀疑求职者是否有什么目的。

此外,考学依旧火热,选择考公务员和考研的人数不减反增。庞大的考学群体让本就稀少的上岸名额显得更加珍稀,是否去独木桥一试,也成为了毕业生纠结的问题。就业or考学,两边都艰难。

创业地摊经济新媒体直播也在蓬勃发展中,如今多元化就业已成为新趋势。

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而大家的突破口都在于“投其所好”。与其盲目地随大流,不如仔细看看自己想要获得的工作有什么需求。把握好市场信息和市场动向,多与人交流了解行情,找准市场需求,学习对口的技能才能够找到一条明亮的道路。

无论最终选择哪条道路,都要相信自己,排除外在的干扰,走好自己的路才是重要的。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走去,相信光明就在前方。

知识拓展

1.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的作品:

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

散文集: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杂文集: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等。

2.科举考试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与中国交流密切的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也深受影响。

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 ,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 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 宋朝科举考试有进士、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改为考八股文。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在科举制度发展成熟之初的唐宋时期,其积极性还占主导地位。但在宋代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非人道发展,科举的消极性越来越大。宋代以后,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化创造能力每况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

3.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

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

4.地摊经济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地摊经济是城市的一种边缘经济,一直是影响市容环境的关键因素,但地摊经济有其独特优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疫情后时代,更多的年轻人走入“摆地摊”的队伍,地摊形式也更加多种多样。

*以上配图均源于网络,侵权删

关注新澍日语考研公众号(xinshuryky),获取更多日语考研相关咨询、备考干货、真题解析、名师直播等精华内容↓

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日语专业考研备考精华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