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星期前,接到一位博友提问,日本大学里有没有学术造假和教授分级的事?根据我的耳闻目睹,我想这样答复:日本大学里也有学术造假的现象,但是非常稀奇少见。另外,我还想实事求是地说,日本大学里没有教授分级的事,但是学术平庸的教授好像也有人在。

首先,关于日本大学里的学术造假事件,一般每年可以听到两三件的报道。比如,某私立大学的副教授在自己的论文里抄袭了其他学者的论文片段,某国立大学的教授为了显示理想的实验结果,肆意篡改了实验的真实数据,等等。

根据我的印象,这些事件为数不多,似乎容易发生在一些一心想早出成果以获得大笔科研经费的教授或想尽快获得提升的副教授或更年轻的研究人员身上。显然,急功近利和道德松懈,是这些学术造假事件的直接原因。

但是,为什么日本大学里的类似事件比较少呢?我觉得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在客观方面,日本大学里一般有严格的学术伦理规章制度。教师在学术研究上有造假嫌疑,会被社会媒体报道曝光。嫌疑一经证实,当事人不管地位多高,都会根据事态轻重受到校内警告乃至开除公职的处分。

在主观方面,日本社会普遍存在“武士道”的道德规范。这里的“武士道”广义解释为个人对供职单位的忠诚尽力和具有诚实礼让的品格。在日本,大学教师一般受人尊重,为人师表。因而,大学教师一般都重视自己的信誉和口碑,谁都不愿意被人指三道四。

由于上述原因,日本大学里的学术造假现象可以说很少发生。大学教师一般只分教授、准教授(即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四个级别。各个级别里,就没有再详细的区分了。教师的经济收入水平一般高于全社会的平均。每个级别中的工资主要根据工龄长短而变化(即为年功序列制)。

坦率地说,在年功序列制度依然根深蒂固的大学里,教师的学术水平就比较平庸落后。有些教授,平时只会上上课,或热心于行政工作,在学术研究上则不求进取。偶尔写的学术论文也仅仅刊登在没有审查制度的校内刊物上。还有些指导博士生的教授,自己却还没有获得过博士学位。

总之,我觉得,日本大学里的学术造假现象的确不多,但是部分大学里的学术平庸的教授也有点刺眼。对于后者,日本政府及社会好像也无计可施,但人们心中有数。因为,人们只要查一查,某教授在最近几年里有没有在有盲审制度的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就可以知道其现有的学术状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