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仅表示作者个人观点。

在日本,无论是中国留学生,还是学者或者公司雇员,经常被人称作“架桥”,这无疑是友好的称呼,说你象“一座桥梁”无非是希望衔接互不来往的两岸,打开交通的渠道。

类似这一称谓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内外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传承性,尤其是冠之以“东洋”的学问本身与中国文化的许多内容从本质上是不同的。较之于日本对中国的了解而言,中国对日本的了解似乎不够,至少上个世纪的百年中国也许能说明这一点。因此,在这种意义上的“桥梁”不是双向行车,而是单行线。

从研究对象国的规模与成绩来看,中日两国存在了差距。至今为止,中国尚未出现象美国人写的《日本人》《菊与刀》或者象荷兰人写的《日本权力结构之谜》那样,成为影响其政府对日战略的资深文件。目前得到学界公认的恐怕还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戴季陶的《日本论》。因此,也是由于这座单行线“桥梁”,使日本与中国的相互了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能持平。

不过,这些年的上述情况已出现了变化,这尽管是我个人的见解,而且完全是根据周围的所见才有感而发,但最明显的莫过于中国读者对日系书的偏爱,眼下只要到国内的大书店看下就不难发现大批的日系书摆满了书架,有文学的,民俗的,旅游的,还有更多时尚与美容化妆的,更不在话下。另外,包括长年旅居日本的国人在内,以及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这些年书市上出现了大批有关日本的论著,其出版书目之多,几乎是空前的。

了解日本是为了丰富我们的智慧,尤其是,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与1972年当时相比,每年两国人员的互访多达数百万人次,面对面的机会远远超过当初的数千人。从今天起,我每周应邀在NHK国际放送做一档节目,叫《波短情长》,主要与国内的听友直接沟通,谈论大家所关注的日本。这个节目从NHK环球广播网也能收听,点击《波短情长》收听即可。

沟通的方式可以直接写邮件,写法是上述>NHK环球广播网>华语首页>询问,然后按照“询问”的格式写入你关注的问题即可。另外,NHK国际放送还为听友们准备了免费的《简明日语教材》,凡是写明希望寄赠的听友日后均可以收到。

通过这个节目,愿与大家共同进步。图片是3月30日与李茜主持人在东京涩谷NHK的录制现场。 

文章授权转载自毛丹青新浪博客。

相关推荐:

留学生谈:日本学生对中国印象如何

留学生谈:怎样看待同一辈的中日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