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制汉语对现代汉语有影响,早就不是什么新闻。早在1915年,留日学生彭文祖就专门写过《盲人瞎马之新名词》,总结日语对汉语的影响,近年网上又流传着各种“汉语中的日语借词”表单。虽然具体某个词汇是不是“借词”仍需商榷,但近代日语对现代汉语有着莫大影响,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翻译到底哪家强?

以前看过一个日本节目,提到近代中国虽然也在同时期翻译过西方词汇,形成“华制新汉语”,但经常会挖空心思、从古籍之中寻找晦涩词汇,导致普通老百姓看不懂;相反日本学者从生活中出发,尽量用一般词语翻译,于是翻译更为普通人认同。
片子举出数组例子。最典型莫过于“德律风”与“电话”,“天演”与“进化”。的确,“德律风”虽有音译也有寓意,却终究有些不知所云;“天演”更是让一般人摸不着头脑,非得读了些古书才能明白。但这两个例子只是捡了几个不太好的,却忽略了“巧克力”、“三明治”这类使用广泛的音译词汇,也不顾“公司”、“股票”这些不错的意译词汇,更忽略了“卡”、“雷达”、“声呐”、“图腾”这类音形并举的“神译”。不对啊?像汉语将“Physics”翻译成“格致学”,不就显得特别食古不化么?这可不如“物理学”读着顺。需要注意,虽然在现代人看来,华制新汉语不如和制汉语来的舒服,但这是由于和制汉语已经融入当今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在不少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听起来自然会更顺。但如果把时间倒退回19世纪60年代,以当时中国知识界的用语习惯来审视,却会有另一番发现。说回“格致学”。其实始作俑者并不在清末,而在明末。明末学者徐光启大量翻译西方科技著作,其中就将西方物理学翻译为“格致学”。所谓“格致”,其实是取儒学“格物致知”之意,寻求理解万事万物以增长知识。“格物致知”上千年来在知识界一直流行,流行度比今日“民主自由”有过之而无不及。取“Physics”为“格致学”,咱们固然难以理解,但当时的人绝对是一看就懂。

类似词汇还有很多。比如“Logic”译为“名学”,是因为先秦诸子之“名家”就是研究逻辑学;“Class”译为“流品”,是因为两个字在当时就象征“阶级”之意;“Dictator”译为“司命”,更是因为词语来源于古罗马独裁官,职责正是掌握(司)老百姓的生命。除此以外,华制新汉语中大量出现“公”、“天”、“种”这些词根,在当时看法中也就是“一般”、“自然”、“民族”的代名词,如今中国人虽然不易理解,但对当时知识阶级,这可算是最通俗的翻译方法了。
日本译词或许有很多不错案例,但有些翻译也需商榷。比如日本早期将“Chemistry”根据拉丁文语音译为“舍密学”,就让人有些云里雾里,直到中国取“变化之科学”的“化学”一词传入,这门学问才算更加明晰。
不仅如此,以“经济”翻译“Economy”,缩小了本来的“经世济民”含义;以“社会”翻译“Society”,扩大了本来的“土地神祭祀会”含义。无论哪一个都与原意有别,中国知识分子一眼看去都难以理解,时人曾拟以“资生学”代替“经济学”、以“群学”代替“社会学”,都是希望这些概念能够更精准、更为当时中国人所理解。
很明显,中日两国翻译西方语言,各有长短、也各有适用范围。况且语言本身是一种习惯,不管多不合理,只要大家都接受、也就无所谓。比如“德律风”在近代中国就结结实实用了很久,“天演”也在后来变成了“演化”,并没有从汉语中完全消失。那为什么中国人会改变自己的词汇习惯,而要照搬日本人的词汇习惯呢?
原因,恐怕在于知识传播渠道。

看看哪些翻译得更棒?

原文:evolution

天演(中译)vs进化(日译)

“天演”一词最早有严复缩译《天演论》一词而来,后来逐渐变成“演化”,并没有在汉语中消失。而如今生物上应该使用“进化”还是“演化”也成了一大争论。

原文:telephone

德律风(中译)vs电话(日译)
德律风一词出自颜师古注“律得风气而成声,风和乃律调也。”故音译。而“电话”的日文与“伝話”同音,所以日本意译,取传话机器之意。

原文:physics

格致学(中译)vs 物理学(日译)
“格致”一词最早出现于明末,取儒学“格物致知”之意,表达寻求理解万事万物。

原文:chemistry

舍密学(中译)vs化学(日译)

“舍密学”一词为中国早期的音译,有些让人不知所云。而日本以“变化之科学”之意翻译为“化学”,简单易懂,最终中国也将该词吸收。

原文:company

公司(中译)vs会社(日译)
“company”一词早在魏源的《海国图志》中就被译为“公司”,并没有被日语中的“会社”所替代。

原文:economy

资生学(中译)vs经济学(日译)
在日本,福泽谕吉取“经世济民”之意,将该词翻译成“经济学”,但实际上将“经世济民”一词的本意范围缩小了。因此中国将该词译为“资生学”,希望能够明确“经世济民”一词包含了政治和经济两种概念。

原文:class

流品(中译)vs 阶级(日译)
虽然“流品”一词现在看起来不那么让人明了,但其实在当时的中国话里这两个字表达的就是“阶级”的意思,可以说是当时极其通俗的翻译了。

原文:stock

股票(中译)vs株(日译)
“stock”在中国被翻译成股票,并没有被日文的“株”所替代。

原文:logic

名学(中译)vs逻辑学(日译)
先秦诸子百家中的“名家”所研究的,就是现在所说的“逻辑学”因此当时中国将该词翻译为“名学”。

相关阅读推荐:新书试读《知日•和制汉语》特集上